月经其它称呼:”生理期”“大姨妈”“例假”。
注:部分女性会出现痛经的情况,了解更多请看这篇文章:痛经是什么?痛经怎么缓解?
月经期间,女性往往会使用卫生用品,可以看这篇文章:卫生巾、安睡裤、卫生棉条优缺点、执行标准以及如何选择!
简介: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,指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并通过阴道排出体外的过程。月经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,通常从青春期开始,直至更年期结束。

月经周期
- 周期长度:月经周期通常为21到35天,每个女性略有不同。
- 经期长度:月经持续时间一般为3到7天。
- 月经量:月经血量约为30到80毫升,具体因人而异。
月经的作用
月经是女性生殖周期的一部分,标志着子宫为可能的怀孕做好准备。如果卵子未受精,子宫内膜会脱落,从而形成月经。
月经的过程
- 卵泡期:卵巢内的卵泡开始发育,同时子宫内膜增厚。
- 排卵期:卵巢释放一个成熟的卵子。
- 黄体期:如果卵子未受精,黄体退化,激素水平下降。
- 月经期:子宫内膜脱落,通过阴道排出体外。
注意事项
- 正常现象:轻微的腹痛、疲劳是正常的,但过度疼痛或月经不规律可能需要就医。
- 卫生:使用合适的卫生用品(如卫生巾、棉条、月经杯),并保持清洁。
月经初潮是指女性人生中第一次出现月经。它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,表明生殖系统开始成熟,具有排卵和繁殖的潜在能力。
月经初潮的年龄
- 常见年龄:大多数女孩会在10到16岁之间经历月经初潮,平均年龄为12岁左右。
- 影响因素:
- 遗传:母亲初潮的年龄可能对女儿有所影响。
- 营养:营养良好的情况下,初潮年龄可能较早。
- 生活环境:心理压力、体重变化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初潮时间。
月经初潮的信号
在月经初潮前,女孩通常会经历以下青春期变化:
- 身体变化:
- 乳房开始发育。
- 身高迅速增长。
- 出现阴毛和腋毛。
- 白带:初潮前几个月,阴道分泌物(白带)可能会增多,这是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。
对月经初潮的准备
- 教育和心理准备:
- 学习月经的基本知识,了解这是一种正常且健康的生理现象。
- 准备好适合的月经卫生用品,如卫生巾或月经裤。
- 身体护理:
-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定期更换卫生用品。
- 注意饮食,保证营养均衡。
常见问题与关心
- 初潮量少或不规律:初潮的月经量通常较少,周期可能不稳定,这是正常的,随着时间推移会趋于规律。
- 疼痛或不适:初潮可能伴有轻微腹痛。如果疼痛严重,应咨询医生。
月经初潮是一个重要的生命阶段,适当的关爱和支持能帮助女孩顺利度过这一变化期。
注:如果每月均正常排卵,只是不流血,为生理性,如果不排卵就是病理性。
1. 并经
- 含义:并经是指两次月经间隔时间非常短,甚至月经刚结束又再次来潮。
- 可能原因:
- 激素水平波动
- 子宫疾病,如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瘤
- 排卵期出血
- 是否有问题:如果经常发生,需要就医检查,可能与激素失衡或子宫问题有关。
2. 季经
- 含义:季经指每隔三个月才来一次月经。
- 可能原因:
- 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
- 青春期或更年期阶段的激素波动
- 营养不良或体重过轻
- 是否有问题:季经通常提示排卵功能异常,需要关注,特别是伴随其他症状时。
3. 年经
- 含义:年经指一年只来一次月经。
- 可能原因:
- 严重的激素紊乱
- 卵巢功能衰退或早衰
- 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障碍
- 是否有问题:年经明显异常,应立即就医,这种情况可能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。
4. 暗经
- 含义:暗经指月经颜色深、发黑,常伴有粘稠或血块。
- 可能原因:
- 月经排出不畅
- 子宫内膜异位症
- 子宫肌瘤或盆腔炎
- 是否有问题:如果暗经伴随腹痛或经量异常,应检查是否存在子宫或卵巢疾病。
哪个有问题?
- 最需要注意:并经、季经、年经和暗经中,季经、年经和暗经通常反映月经不调或潜在的生殖系统疾病,需引起重视。
- 如果仅是偶尔发生并经或暗经,可能属于暂时性的生理变化;但若持续存在,建议尽快就医。
1.月经过少不是疾病,可能是某些疾病产生的症状。
2.绝经:由于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,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月经永久性停止即绝经(menopause)。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.5岁,80%在44~54岁之间。
3.月经呈暗红色,颜色比静脉血稍深。经血中约有一半是血液,该血液包含钠、钙、磷酸盐、铁和氯化物,具体含量存在个体差异。除血液外,月经中还包括宫颈黏液、阴道分泌物和子宫内膜组织。月经中的阴道液主要贡献水、普通电解质和至少14种蛋白质,包括糖蛋白 。
4.月经血不凝固,在出血量多或速度快的情况下可出现血凝块 。
总结:对于发育成熟的女性应当完全了解月经相关事宜,对于月经初潮应当提前或及时教育,以防引起本人的恐慌或其它后果。
暂无评论内容